南京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家老报纸媒体,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出困境、扭亏为盈,大胆创新,将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社区报纸,并重新焕发了生机。由此可见,挂失有着强有力的发展脉搏,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随着传统报业的激烈竞争和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报业的发展愈发艰难,南京广播电视报客观分析自身条件,提出“走向未来,先要决定未来走向”的理念,果断向社区报转型。坚持“植根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做社区居民喜爱的好报纸。按照方案,南京广播电视报转企改制后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为“社区报”,定位为社区服务类报纸。
转型后的南京广播电视报围绕社区拓宽版面内容,贴近千家万户。对南京各街道、社区的品牌项目、人物故事等进行宣传报道,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居民身边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现已对月牙湖社区、五老村社区、颐和路社区等近百个社区进行了宣传报道。开设《城市调查》版、《城市报语》评论版,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热点现象、热点事件进行调查,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以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读者也可通过网络、等方式评价调查话题,形成全面有效的持续互动。
南京广播报坚持“报纸惠民民惠报”,充分激发基层活力,让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到报社发展中,并与民办非营利机构、街道共同构建社区读者服务站,为读者提供娱乐健身、邻里文化交流等服务。南京广播报还组建社区记者团、市民观察团和社区艺术团等群众团体,面向广大读者招收成员。目前艺术团有1500名来自全市各个社区的团员,艺术特长涉及音、舞蹈、戏曲、魔术、书法及武术等。
据了解,南京广播电视报注重艺术团的建设,通过团员数据库管理、定期举办艺术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近年来,艺术团先后走进60多个社区,公益演出近百场,惠及观众近四万人次,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热烈欢迎,经过探索实践,活动的运作模式也日趋成熟。艺术团还与有关职能部门合作,陆续开展了“警民社区汇”、“禁毒之声”禁毒宣传进社区等专项文化惠民活动,在社区演出20余场,将相关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社区艺术团成立以来,社会反响良好,被广大基层群众誉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群众身边的“开心果”,在南京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南京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新闻媒体也对社区艺术团进行了报道。2012年,艺术团的文化惠民社区行活动被列入“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2013年,艺术团被正式列为南京市“点燃梦想——2013年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指定演出团队,成为政府主导、由专业团体承担’的“文化惠民”工程的有益补充。社区艺术团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扩大了报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探索出一条共赢的新途径。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南京广播电视报大力开展经营创收工作,转换广告经营模式,从一家独包经营向行业分包与自主经营结合。开办了医疗保健、房地产、商业及金融、旅游等板块。通过扩大合作面,使创收行业和地域覆盖更加完整,并主动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南京广播电视报在充分利用版面资源的同时,全力打造非版面资源,努力将行业特色、地区特征、报社特点紧密结合,搭建出全方位竞争平台。南京广播电视报于2010年建立的具有视频和bbs功能的——早早网,可以实现与读者的实时互动,与之前开通的962009呼叫中心联动,全天候听取读者意见。南京广播电视报还与“闻道”无线传媒云平台合作,将报纸版面以网页形式推送到智能移动客户端,实现了无线阅读。此外,还联合江苏省13家城市广播电视报社,成立江苏城市广播电视报协作体,实现共赢。
在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南京广播电视报改变单纯依靠广告的生存模式,走多元化经营道路。针对中老年读者组建了“小鱼儿俱乐部”和“健康屋”等产业化试点,定期举办旅游文化沙龙,联合多家旅行社推出旅游主题活动,并提供保健、娱乐、老年产品等多元化服务,充分利用读者资源。
南京广播电视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将团队建设置于首位,努力打造风清气正、认真务实的人才队伍,获得南京广电集团优秀团队及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在大力倡导工作创新、业绩创佳的同时,南京广播电视报还积极鼓励作品创优。2012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的各类奖21项;2013年,获得全国一等奖10项。2013年8月中旬,在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经验交流会上,南京广播电视报作了经验介绍。至今,国内已有50多家广播、电视、报刊媒体前来学习、交流。
南京广播电视报方面表示,还请广大读者群体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将这份重生的报纸一起办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