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现在越来越常见,但是许多企业面对管理咨询,往往仍然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种种“心病”,直线管理咨询的营销顾问根据自身多年为企业服务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企业面对咨询公司常见的“心病”。
1继续选择型
继续选择型的企业典型表现为在咨询公司已经进入企业,并开始了咨询项目的实施,但企业的心态却仍然停留在对咨询公司的“选择”心态中。因此,在咨询项目启动以后,企业的主要精力不是花在如何和咨询公司一起把项目做好,而是忙于每天对咨询师进行各种“测试”,以确认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表面上看这种心态无可厚非,但如果长时间地沉浸在这样一种心态中,则对项目的顺利实施非常有害。企业对咨询公司和咨询师的选择应该在进入企业之前完成,进入企业后则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全力配合咨询公司渡过与企业的“磨合”期。
2过度依赖型
过渡依赖型的企业,其思维逻辑是:我既然请来了咨询公司,就万事大吉了,由咨询公司帮我把问题解决就行了。因此不管大事小事,从方案本身的起草与实施,到配套表格和通知的发布,一律由咨询公司承担,自己成了“甩手掌柜”,对项目的要求只有一个:“能顺利实施,公司高层和员工都没意见,最好能傻瓜化操作就更好了。”
过度依赖型的企业是对管理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地位和作用没能正确地定位。实际上,客户要在全力主持和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的观念和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就是收获“鱼”,还是收获“渔”的问题,如果不能参与进来,则肯定无法获得更加宝贵的“渔”了。
3犹豫不决型
犹豫不决型的客户,其原因往往是客户过于追求咨询方案的“完美”,这可能和决策者的性格有关,也有可能与他们对管理的理解有关。殊不知,任何一项管理措施的出台,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利必有其弊,关键是能否在充分调研和掌握足够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方案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出“最佳”方案,一旦确定“最佳方案”,则应该快速而彻底地贯彻实施,而不是试图去寻找“完美”方案,从而贻误了管理改进的大好时机。
4防范过度型
企业引入咨询项目时,对咨询公司的了解毕竟是有限的,对咨询公司和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往往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因此对涉及公司技术知识专利、投资经营策略等商业机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所谓过犹不及,如果防范过度,则不利于咨询项目的实施了。
因此,客户对咨询公司和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与声誉的考察应该在项目实施之前,甚至在必要时也可以要求签订保密协议,而不是在项目开始之后,采取重重的“保密措施”。
直线管理咨询在这一方面做地十分到位,就以直线管理咨询2018年新推出的“ceo营销特训营”为例,在第一部分学习准备,就与入营企业签订合同及保密协议。
既然说到了这个课程,那就插播一个广告吧,此课程为解决企业营销难点、痛点、困惑点而生。围绕业绩持续、健康增长助力企业系统打造营销竞争力,赢得市场。火热报名中······
5过于自危型
“我们公司的情况非常严重:交货不及时、质量不稳定、人员流失率较高、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不断加工资,员工也总是不满意……我想我们公司的管理,一定是你们咨询公司从来没碰到的吧?”这是某客户对咨询师说的话,也是在咨询过程中部分客户的典型想法。
以上则是属于“过于自危型”客户,他们认为:自己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已经“病入膏肓”,“急病”需用“猛药”,所以要求咨询公司必须用“全新”的管理措施来解决问题,一般的管理措施,或者局部的细节的调整,都无法解决他们公司的问题。所以,当一旦咨询师经过充分调研后,诊断认为有些问题的存在,不是整体的、体制性的问题,因此不需要作根本性的改变,而只需要在某些细节的管理措施上进行改进和调整时,客户往往表现出怀疑或不信任,甚至认为咨询公司“没有尽全力”。
6“教条型”与“经验型”
最后两种“心病”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表现为在管理的理念上过于偏信于某一方面。不是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咨询公司由于本身经验丰富,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将经典的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客户犯这种“教条主义”的错误,也不是说明经典理论的错误,本质是客户对经典理论“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没有真正学通、学透,当然也就不可能活学活用了。而客户以不合乎“理论教条”为理由,对咨询公司的建议进行怀疑甚至不执行,则更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咨询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最终必将走向成熟,而这也同样需要有不断成熟的客户,引入管理咨询,从心态上来说,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