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的这句名言在江北新区既适用又不适用——适用的是,江北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急需高质量的金融匹配;不适用的是,江北新区正积极推进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近日,在江北新区举行的“2018年金融科技圆桌会议”期间,sas金融科技实验室的揭牌就体现了这一点。
江北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科技”
作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自2015年6月27日获国务院批复以来,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这一战略定位,合力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
短短两三年间,这一战略获得丰硕成果。目前,新区已集聚14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成为全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2017年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80亿元,同比增长约35%;先后引进了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供销金融、深创投等金融机构,吸引华泰证券产业基金、红土智能创投基金等70多只基金落户新区,认缴规模超1200亿元。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都需要金融服务。无论是打造芯片之城、基因之城,还是布局高科技企业、升级传统产业,都需要全周期、多层次的资本扶持。不仅如此,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体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以后,能够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就是说,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有核心技术的驱动。
因此,金融体系结构如何与转型升级中的经济结构相匹配,成为摆在江北新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的论断,让江北新区敏锐地感受到,在推动高质量金融服务方面,金融科技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
“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动力主要体现在其对价值流通的加速能力以及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控制作用。”东南大学金融系主任刘晓星教授在当日的论坛上说。
具体到金融实践,在论坛上,普华永道中国区金融科技负责人王建平说,随着实体经济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模式演变,未来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将向3.0转型,“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智能渠道”是其中的三大要素,科技将是这个“新金融”模式的重要支柱。
江北新区的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带来商业和经济生活的改变,同时催生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金融进步变成了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
引智放眼全球,增强金融集聚吸引力
这次论坛上,海外知名企业高管与学者都表示:引智放眼全球,可以增强金融集聚吸引力。
对于尚在建设中的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区采取了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态圈的策略,喊出了“汇聚全球智慧 助推新区发展”的口号,先后引入sas科技、苏宁金融科技、荣泽科技等一批金融科技代表企业,加速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应用。
sas作为全球最大的私有软件公司,在高级分析及预测分析领域市场长期保持全球第一,目前占据31.6%的市场份额。
据悉,在金融科技领域,sas拥有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区块链等全球领先的技术以及风险管理、反欺诈、客户智能、云分析平台等顶级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今年6月27日,sas与江北新区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sas 与江北新区合作设立中美国家级金融科技实验室、金融科技孵化器及金融科技人才实训基地,打造sas金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和辐射江苏乃至全国的sas中国创新教育中心,为南京江北新区打造扬子江新金融产业集聚区提供支撑,这也是sas在中国发展计划中的第一个重要布局。
为了增强金融集聚的吸引力,江北新区还出台了《加快建设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的若干意见》,从金融企业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支持、经济贡献奖励,到金融高端人才引进、金融项目创新支持、投资风险补偿,江北新区明确支持政策,形成全链条扶持政策体系。
融合生态,新金融中心空间广阔
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融合生态,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南京努力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日益完善。
目前,在各类专业机构金融综合竞争力评比中,南京在全国始终位居第一方阵。其中南京金融人才环境在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新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在南京的密集叠加实施,进一步丰富了南京金融业发展的新内涵,提升了政策资源项目投资的集聚效应,也为南京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契机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