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七十载,南京城市照明发生着蒙太奇般的变化,特别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夜景犹如画卷般展现在市民面前。那么,南京路灯是如何完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星星点点,到如今唯美画卷蝶变的呢?9月11日,在南京市政府“创新促发展,奋斗新时代”新闻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靳楠娓娓道来。
1980年之前
照明星星点点,市民回家朦朦胧胧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的主要干道基本设置了道路功能照明,光源是白炽灯。20世纪60年代逐步更换成高压汞灯,线路基本与电力、电车线同杆架空架设,灯具也主要是一个灯泡加个搪瓷罩。20世纪70年代,高压钠灯在主要干道上逐步替代高压汞灯。
景观照明仅在鼓楼、夫子庙等区域有少量的水泥杆加特制铁艺灯架及大华电影院等几栋建筑用白炽灯勾两条边,照明只是朦胧中给予回家的市民一点安全的守护。
1980-1999年
市区亮灯率97%以上,城市地标换上靓装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功能照明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重视和保障,单独敷设线路及立杆照明逐步普及,功能照明标准开始建立,高杆照明在城市广场推广应用。得益于建设与维护的专业运营,市区路灯亮灯率已保持在97%以上。
景观照明逐渐起步。1989年,南京长江大桥与夫子庙夜景照明项目两个最具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在夜间换上了靓丽新装。1991年,湖南路灯光夜市开业,央视《焦点访谈》两次专题报道。1995年,新街口、鼓楼、湖南路等处结合户外广告与店招实施了部分景观照明,新百、中兴银行、阅江楼等部分建筑及中山路、中山北路等路段的部分行道树进行了景观照明。
2000-2010年
绿色照明提上日程,楼宇亮化逐渐普及
时光荏苒,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照明进入了“有路必有灯和追求照明质量”的时期,功能照明快速优化发展,绿色照明提上日程。
景观照明上,2002年制定了《南京市夜景灯光规划建设纲要(2002-2008)》。2005年编制完成了《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到2007年,南京市共完成楼宇亮化1300多幢,公共亮化近70多处,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层楼宇亮化为主体,以环境亮化为烘托的城市夜景形象。
2010年至今
景观照明蓬勃发展,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从2010年开始,led光源崭露头角,特别是灯具的多样性、多色彩性和可控性让城市道路照明度、均匀度更高,可视照明条件更优越,让景观照明更加绚丽。
2014年,围绕南京“山水城林”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打造了明城墙、科举博物馆等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观照明项目。
2016年,南京市制定了《主城区夜景照明提升三年计划》,结合南京城市特质,围绕长江、秦淮河、玄武湖、明城墙、道路系统等,提出建立“一江一河一湖两环多节点”的城市夜景照明构想,实行景观照明“三步走”战略。当年实施了赛虹桥立交、双桥门立交、纬七路高架沿线,南京南站、玄武湖、九华山、鼓楼广场、明城墙等南京代表性的特色风貌区域,通过夜景照明的实施,打造成了南京首批“夜景名片”,起到良好的城市形象展示作用。
2017年,对龙蟠路、虎踞路、江东路、秦淮河、河西滨江示范段、新庄立交、中央门立交通过系统的灯光布局设计,总体形成“三轴两带三节点”的夜景格局。南京站、南京南站和禄口机场相继完成夜景照明提升,三大门户窗口成为“统一于温馨灵动、博爱迎宾寓意”的华彩“明珠”。
2018年,外秦淮河全线亮化提档升级,夜泊秦淮,水光潋滟仿佛置身于画中。太平南路、中央路、长江路、中山东路等一批道路随着立面整治同步打造夜景照明,基本形成南京夜景整体网络,完成三年目标。
2019年,南京长江大桥全线亮灯,行走在大桥之上,阔别两年已久的玉兰灯再次点亮,桥头堡、工农兵雕像、工字堡和整座桥体熠熠生辉,点亮的不仅是过往的情怀,也是新梦想。中华门光影秀打造一场全面展现城市文化的、光影交织的立体视觉盛宴,在城墙的平台上利用人造载体实施裸眼3d投影,重现毁于战火中的城楼形象,传承城市记忆。
未来的南京夜景会咋样?
精雕细琢鼓楼新街口,重点打造滨江夜景带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靳楠还透露了未来南京的夜景蓝图:鼓楼、新街口将会精雕细琢,滨江两岸将会重点打造。
据介绍,南京市近期完成了新一轮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工作,本次规划是与新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设,提出了打造“夜金陵”的夜间经济品牌目标。
靳楠介绍说,下一步城管局路灯管理处将突出南京滨江两岸丰富的公共空间,打造最具南京特色的滨江夜景带;进一步以明城墙为载体,打造城市历史文化节点的夜景环线;重点塑造鼓楼—新街口、河西、江北等都市照明核心。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仲永